高中时候看《那些年》,看到他们高中毕业那一段,主角两地分隔,总觉得演得太快,不能理解为什么不把高中的时光写的长一点,再长一点?那些美好的回忆多一点不是更有利于故事的后来吗?
大学里看《致青春》,看到毕业聚会,觉得那就是青春时光结束了,“致青春”致的就是那段大学时光。后来的剧情简直缭乱到难以置信,我还是不能理解这样剧情的安排。
后来,我许诺:“在有生之年圆了导演梦的时候,我要把在大学在团组的经历改编拍成一部电影。”这是在我将要离开团组时说过的话。我原以为我会用几乎所有的笔墨去讲述一个团组的故事,但是在仅仅三个月后的今天,我会选择用不到三成的笔墨去描绘在团组的时光,因为我忽然明白了——
我原以为的那些故事的动人之处,不是在经历难忘过后在离别时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。而是“后来”。
那些年追的女孩是很难忘,青春岁月里哥们情、爱情也都值得怀念。我们可以无限怀念过去,但不得不承认那是不完整的。后来保持联络的人,渐行渐远的人,重逢的人,又遇到的人,以及追忆往事,吐露往事秘密,怀念往事。狗血又多变的“后来”才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故事。
这就是《记一段难忘岁月》和《致青春》的区别。
就像那首歌:“后来,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,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”
我们会怀念或是不再怀念那段时光,后悔或释然。唯一不变的是那个故事的结局还没有到来,它直到我们生命的尽头。